发布时间:2025-10-15 17:00:11    次浏览
我加入信贷这个行业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问我为什么要加入这个行业,当时很简单的想法就是为了想赚钱,认为金融行业比其他行业容易赚钱。加入之后才发现这个行业的压力很大,每天一到公司,就被团队经理不同的念叨交单交单。这半年的时间里,前三个月和后三个月,就像是坐山车的感觉。前三个月,作为新人,没有资源,不知客户从哪里找,每月领着微薄的2000元底薪,面对同事的嘲笑,领导的斥骂,每天上班就是一种痛苦,感到十分的迷茫,不知道出路在哪里。当时好几次想过要离开这个行业,但是心里也有着些许的不甘心,心里认为,别人能做的到,为什么自己做不到?我暗暗给自己下了一个决心,再坚持3个月,如果3个月后,业绩再没有好转,我就离开这个行业。我开始不断的尝试新的办法,每天做总结,最后,我在3个月后,也就是入行的六个月后,业绩有了好转,我的月薪从2000涨到10000,这期间的经历说明,当你觉得困难的事情,一定是你没找到正确的方法。虽然月薪10000对于很多的信贷老鸟来说不算什么,但是我也想把这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分享给大家,给新入行的同事们一点点的干货与鼓励。1.熟练掌握行业基础知识与技能新人刚进入公司,都会进行几天的培训。有个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是产品的大纲。产品的特点,利息多少,服务的受众,准入条件,利率,还款方式,客户需要提供的资料。熟悉产品大纲是信贷的基石,熟悉的产品大纲越多,销售渠道越宽广。比如说一个客户不符合本公司产品,那么就可以把客户介绍给同业人员,怎么知道客户符合对方公司条件呢?就是却决于你对产品大纲的熟悉情况。后期同行合作的时候第一句话是什么?你好?早上好?吃了吗?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公司产品大纲是什么?优势产品是什么?有哪些隐藏的条件?(征信查询次数多少次,人法网执行记录怎么样?当前逾期怎么办?上班族有公司是法人在册可以吗)然后展开交流,在合适的时候提出建立合作。这就是跑同行,很多人说跟同行不知道说什么?说产品啊,每遇到一个陌生同行都装作新人一样请教对方产品知识,考察对方对大纲的了解程度来确定对方的整理单子水平。一个对本公司产品都一知半解的客户经理,怎么可能做的好工作呢?一项必备的基础技能就是:电销的能力。培训结束后,领导就给了我一份电话名单让我打。刚进入公司的新人,没客户资源,打电话是一个必须的展业方式。这个过程也是考验自己对公司产品与贷款办理流程的掌握程度以及锻炼与客户沟通的能力。还有一点就是这过程很磨炼心态,因为你会面对很多人的拒绝还要保持好的态度。这期间,可以当做是打基础的阶段,就算没什么业绩,也要坚持下来。 2.线上、线下渠道,全面撒网打了一段时间的电话后,也开始尝试新的展业方式了。这需要自己不断的去学习与尝试。我在网上阅读了很多关于信贷员如何展业的文章,在本子上记录了文章里写的各种展业方式,然后就去尝试。线下展业线下的一个传统展业方式就是插车广告。除了日常自己花时间出去插广告外,我給大家分享一个小技巧。我每天早上上班会比较早出门,然后走路上班,在上班的路上给路边的车上插上自己的名片,在上班前,我就已经做了一轮广告。下班,再挑另外一条回家的路,接着插车吧。其他的线下展业方式还有路边发传单、拉横幅、摆摊子,这些选择人流量大的地方,中午时间段会比较好。线上展业会有些借款人在百度或者论坛上问一些关于借款的问题,搜索到这些问题后,用心的回答,这样可以显示自己的专业性,而不是仅仅的附上自己的姓名与联系方式,想想看,在网上看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你会打过去吗?现在还有很多专门服务信贷员的平台,可以在上面做推广,也可以在上面抢单。比如融360、好贷网、开单王,不过这些都需要钱呀,这对于一个底薪不高的信贷新手,怎么去购买他们的服务。这时候我发现,这会出现一个死循环,没钱做推广没钱抢单,就没有客户,没有客户就没钱做推广。所以我开始尝试找一些可以免费抢单或者是成本不高的平台,看下能不能在上面捡一些单子。有些新上线的平台,做活动会有这样优惠。下面给大家推广几款可以免费抢单的产品。电兔抢单:有淘单的区域,可以免费抢;信贷圈:在晚上7点后,可免费抢单;享发金融:现在注册就送抢单券,这个平台是做车贷的,上面都是车贷的单子,跟我现在做的业务是一样,而且抢单券可以通过做上面的任务换得,也就相当于免费了。我现在大部分的业务都是在这方面获得的。3.做很重要,但思考与总结更重要我会用一张大的表格记录每一种方法的使用情况,每一种方法带来的效果,从这张表格里,我会分析出那种展业方式效果比较好,然后改进自己的展业方式,舍弃那些效果差的方法,集中精力放在那些效果好的方式上。这些经验,希望能够帮助现在身处信贷行业,还在迷茫的你们,这段时期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区别在于如果有经验的指导,你将快速的走出这个迷茫的时期。3个月身心煎熬,3个月走出困境,现在的我还需要学的更多,但是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坚定的要留在这个行业。在文章的末尾,再次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当你觉得困难的事情,一定是你没找到正确的方法。